信息安全专业
发布时间:2025-10-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0次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全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网络与通信及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信息安全应用领域实际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项目团队中发挥核心成员的作用,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在政府、国防、科研、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信息安全系统设计、信息安全产品开发、信息安全产品集成服务、信息安全管理执法以及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5年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适应国家网络安全和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科学素养与系统的专业知识,胜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岗位业务需求,成为相应岗位的高级专门人才;
(3)具有多学科知识技能的融合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强。具备扎实的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够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及数据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项目中独立承担任务;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沟通能力,能够胜任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或团队负责人的工作;
(5)善于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
(6)具有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网络与通信、计算机工程等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物理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2.通过系统归纳信息安全专业基础理论和核心知识,包括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方面的内容,具备从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角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知识用于解决信息安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对解决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2.分析研究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信息综合研究,分析信息安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具有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归类和表达的能力,能设计出合适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可行性并验证其正确性。
2-2.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抽象表示及数学建模的能力,并给出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出高效且实用的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实现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将该解决方案和用户环境进行整合。
3-1.通过学习信息安全、计算机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具备合理组织、存储和处理数据,正确设计、分析、评价算法的能力。
3-2.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过程中,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考虑信息安全复杂工程问题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科学研究: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与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科学研究意识,能够基于信息安全专业相关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将复杂工程问题进一步抽象为科学问题以进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实用的结论。
4-1.具有计算机软硬件、信息与网络系统相关的工程基础,能够实现简单的系统并进行实验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与对比分析,给出实验结论。
4-2.针对信息安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根据解决方案进行工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可开展系统的工程研究并实施实践。
4-3.针对设计或开发的解决方案,能够通过本学科领域的科学原理对其进行判断,并可通过理论证明、实验仿真或系统实现等多种方法说明其有效性、合理性,得出合理且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工具,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通过运用图书馆馆藏书籍、互联网及其他资源等信息检索工具,进行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获取信息安全专业有关资料与信息的能力。
5-2能够对信息安全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模拟、预测、开发实现,能够评价所使用的技术、资源和工具的优势和不足,理解其局限性,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6.工程与社会:能够正确认识信息安全专业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能够整合工程背景下的社会、身体和心理健康、安全、法律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具备组织和参与信息安全工程实践活动的能力。
6-2.在解决信息安全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能基于信息安全工程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分析结果能用于指导实践活动。
6-3.在信息安全相关领域工程实践中,思考和评价工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建立必要的社会责任感。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熟知我国信息安全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信息安全相关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分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安全专业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7-2.正确认识信息安全工程实践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贡献及影响,合理分析和评价信息安全工程技术手段对环境、人类生产活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具备法律意识和安全保密素养,能够理解并遵守信息安全领域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
8-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科学精神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2.整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高的公民道德水平,遵守信息安全相关领域的职业规范。
9.团队合作: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具有较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9-1.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能协调本学科的专业能力和特长,在整个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体优势。
9-2.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完成个人、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任务和职责。
9-3.能够听取、整理、归纳及总结团队成员的合理意见或建议,能够合理决策、组织并协调团队开展工作。
10.沟通交流:能够就信息安全领域的相关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在信息安全相关领域跨文化沟通中清晰地表达个人看法和观点。
10-2.跟踪信息安全领域及行业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评价国内外信息安全专业技术和发展热点的能力。
10-3.针对信息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备通过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等形式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工作成果的能力,并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有效沟通、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能够在信息安全工程实践活动中体现项目管理能力,规划或制定相关工程实践活动方案。
11-2.在信息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与管理中,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付诸实践。
11-3.具备整合多学科复杂工程问题的知识融合理念,具有评判工程活动的管理原理和资源分配与经济决策的能力。
12.终身学习:能够持续关注信息安全专业的现状和前沿发展趋势,学习最新的方法与技术,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熟悉信息安全领域的现状、前沿与热点、发展趋势,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信息安全领域快速发展的能力。
12-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认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通过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三、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学分第一课堂不低于156学分,第二课堂不低于4学分。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